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
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活化B细胞随
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
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
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60,B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
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1
f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Ig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