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f目录
f版权页第一章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第二章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第三章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四章培养孩子创造的习惯第五章培养孩子合作的习惯第六章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第七章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习惯第八章培养孩子理财的习惯第九章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习惯第十章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第十一章培养孩子竞争的习惯第十二章培养孩子关注健康的习惯
1
许多教育学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会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学会学习”,在这里意味着把握四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读、说、写、做。(1)学会读书读书之事,由来已久。读书多少为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赵普却说:“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书主义。显然,这些说法都是有些夸张的。实际上,读书的数量以适当为界,以人的读书能力为限。舍去专业的差别,就人才个体来说,读书宜多不宜滥,恐怕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原则。宜多不宜滥,就是说读书要有个数量界限。这个界限应该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具体条件来划定。比如,有的学者就认为作为大学生,应以教材10倍的数量读书,这还比较现实,也比较合理些。这就是说,一个本科生,要学二十几门课,就应读与之有关的300册书为宜。读书除去把握读字的数量外,还应该把握读书的技能。我们把读书的技能概括为三个结合:其一,读与思的结合。读书唯有经过思考、观察和实践,才能“读到糊涂是明白”。对于思考与读书的关系,古人议论很多。张载说:“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朱熹说:“后生学问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少畏耳。”鲁迅先生也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因此,为防止读书硬化,甚至逐渐死去,第一就是要思索。其二,读与问的结合。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始。创造者,必然心思细密,却又眼光锐利,他能够看出问题,于是发而问之。无论什么权威,不明白的就要问,问不倒的权威才是真权威,问清楚的答案才是真道理。其三,读与做的结合。读书应与实干相结合。读而不做,时间长了,就会呆头呆脑,自己看别人不明白,别人看你也有点奇怪。现代的人才,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要有技术、有实际工作能力。如此这般,才能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将古往今来的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