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的逻辑,国家形象输出的主
2
f体是国家,而目标受众就是外国政府及公众。形象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国家形象的客观性在于“国家”是一个主体,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观性在于国家形象是政府、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是一种价值判断,受到主管的认知、态度以及既有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国家形象,一要改变国家客观面貌,二要改善公众主观印象。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任何国家的国家形象都有正反两面性,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既有“自由”、“民主”、“富强”等有利性的形象,也有“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等反面形象,中国也不例外。从历史角度看,古代中国经历了汉唐盛世,给世界留下了“文明”、“开放”、“包容”、“仁义”等正面形象。随着世界资本主义浪潮的席卷,盛世的古老封建大国在近代沦为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近代晚清给世界留下了“封闭”、“愚昧”、“落后”的负面形象,中国人民也背负着“东亚病夫”的辱称。经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同时也卷入美苏冷战的意识形态战争漩涡里,“社会主义”、“革命”等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这一时期的国家形象受意识形态两极对立的影响而更加不客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结束,中国经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开始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代名词。总体而言,在现代,“改革开放”、“世界和谐”依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名词,然而国际上也不时地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才能进一步提升、改进我国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继承了古老的历史,借历史“开放包容”开拓新时代中国包含“改革开放”、“和谐世界”等理念的国家形象。
三、国家形象的提升
根据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分析,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改善、提升国家形象,应当成为思考的重点。
3
f(一)前期调研国家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科学的前期调研,科学、深入、准确的前期调研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家形象打下坚实基础。调研对象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条路径。在国内,调研工作可以在国家领导者、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普通公民、来华投资者以及在华的国外媒体中展开,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方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