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从主观
f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自己的听力。如:多听带各种口音的人讲英语的录音带,总结规律、熟悉口音。扩大知识面、熟悉情况和所谈问题,帮助我们根据所听的大概的声音进行“合理”的猜测(i
tellige
tguess),以求正确理解有的原话。1.外事交传进行交替传译时,讲话者每讲几句话或一段话就会停下来,让译员进行翻译。在外事活动中,这种翻译方式主要用在中、外领导人进行会见、会晤、会谈、对话、磋商、谈判、交涉及参观访问等场合。现场翻译时间紧,不给翻译斟酌的时间,这就要求翻译反应快、语言水平高、语言转换能力强。在大多数外交谈话中,特别是会谈、对话、磋商、谈判、交涉时,中、外领导人主要是讨论双边关系和交换对国际形势、国际问题的看法。他们的谈话内容往往政策性很强,有时十分敏感。在这种场合,翻译必须准确无误、完整无漏,从政策高度把握分寸。在参观游览、观看演出、进餐陪车等私下随便交谈时,有时可以翻得灵活一些。
2.外事同传同声传译是指举行国际会议时,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由译员进行传译。发言人不间断地讲话,译员边听边译。同声传译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那次会议第一次聘用了正式同声传译译员。从191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的国际会议使用英、法两种语言的译员进行同声传译。1945年,联合国成立,规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及西班牙为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后又增加阿拉伯语。由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所窃据。当时,美国纠集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参加的国际会议不多。因此,在那段时期,新中国基本没有自己的同声传译人员。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自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所以迫切需要同声传译人才。1979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总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办联合国译员培训班。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规地为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培训口、笔译人员。现在,中国有一批同声传译员长期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工作。国务院许多部委都有自己的同声传译人员。
四、笔译与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不同特点笔译可以查字典、找参考资料、与同事商讨,可以反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