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长期的项目继续开展,时效性较强,这两项符合合作方案的目的,同时,两项方案的活动经费是在资金预算之内的。(当然,这只是一种选择方法,选择类题
f目是没有确定的答案的,考生只要表达的合情合理就可以)接下来,小组交流讨论中考生可以在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选择,并进行统计,当选择出现分歧时就可以建议小组成员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服从多数观点,保证小组在最快的时间得到统一意见,此处就展现了考生的说服能力。最后,小组代表总结陈述时要注意将小组讨论的整体思路阐述出来,同时保证理由的充分、全面,此处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排序类问题经典题型【例题2】背景材料:银行招聘新员工,认为员工应具备下面几项素质,请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三项并进行排序。1、加强品德修养2、较强的学习能力3、要树立边工作边学习的认识4、具备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5、积极的工作态度6、会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7、能和同事好好相处答题要求:
f1、请考生认真读题,并准备发言提纲,时间5分钟。2、小组每位考生依次发言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时间3分钟。3、考生自由讨论,并须达成一致意见,时间40分钟。4、小组推举一位代表进行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专家点拨】这个问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常见的排序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组织协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影响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等,其中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是考查重点。此类问题对于评价考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人格特点比较有利,因此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常见的题型。排序类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无论考生做出怎样的选择,只要理由充分、论述有理就有立足之地。【案例分析】对于排序类问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找到排序的依据或原则;二是根据这个依据或原则把选项进行归类,找出所有选项的类别。首先,考生在审题时要把题目中七项素质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分析出七项素质之间的关系:选项1是谈“德”;选项2是谈“能”;选项3、5是工作态度问题,3可概括为“虚心好学”,5可演绎为“勤奋”,总的可归为“勤”的范畴;选项4、6、7是讲“人际关系能力”,其中4项可以包括6、7两项。
f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七项可以归纳为四类素质。考生在选择时,便可从四类选项中进行选择,避免选择本质内容一样的选项。归类后,就涉及到选择和排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