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0.行政主体具体包括哪几种类型?一行政机关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三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四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f行政主体类型化:1、职权性行政主体: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关(只要做出行政行为,皆为行政主体)2、授权性行政主体:被授权组织(准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幅度越权和种类越权)3、非行政主体:组建机构(假授权、真委托)、受委托组织
11.试论受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1权力来源。前者的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而后者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予;2行使权力的名义。前者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管理权,而后者以自己的名义;3承担责任的主体。后者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而后者由自己承担法律责任;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范围。前者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后者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5组织的性质。前者只能是事业组织,而后者可以是任何性质的组织。可见,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2.如何理解我国《公务员法》中的公务员的概念;关于我们现行《公务员法》确定的我国公务员的概念,主要从指三个方面一,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二,我国公务员是指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三,我国公务员包括执政党和参政党机关以及公共社会团体中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
工资福利的人员。
13.区分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公务身份)和个人行为(公民身份)的标准有哪些?区分职务(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标准:(1)时间因素;1、是否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2)岗位因素;2、是否是正常工作的岗位(3)职责因素;3、是否是以执行公务的名义(4)命令因素;4、是否由单位来承担后果实践中职务因素与个人因素共存,而又难以判断时,通常只要有职务因素,不管该因素大小,基本上认定为职务行为。个人因素一般与认定性质无关,只与追偿有关。14.简述我国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公务员回避制度是规定国家公务员回避的条件、范围、程序等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有以下两个特点:(1)强制性,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无论愿意与否,必须回避。(2)事前预防性。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