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二重性原理。
28【答案】C。解析: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9【答案】C。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
30【答案】A。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31【答案】C。解析: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32【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33【答案】D。解析:1只羊20只鸡,也就是说羊的价值通过鸡这一种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鸡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上,鸡是羊的价值形式或等价物。34【答案】B。解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而不是最终的归宿,所以履行该职能可以是不足值货币。而纸币就属于不足值货币的范畴。35【答案】C。解析: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但它是外在的尺度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自己有价值。36【答案】D。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37【答案】A。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B项是由货币的定义揭示的。选项C、D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恶果。38【答案】C。解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该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