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诗经氓教案
学习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把握诗经的有关常识,认识诗经的地位。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教学构想: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4.布置小作文题目。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述。
(一)预习案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这是古文中三种写作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二、整体感知:1、思考该用怎样的情感与语气朗读这首诗。2。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配合学校的诗歌朗读比赛进行训练3、理解诗歌的大意,完成下列填空。该诗是一首弃妇诗歌,记叙了女主人公不幸的婚姻生活,表现了她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揭示了古代劳动妇女在自由和婚姻上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
f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所造成的迫害。三、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匪:fēi愆:qiā
将:qiā
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
g裳:chá
g靡:mǐ隰:xí角:jiǎo
2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