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建议):(1)选题要事先考证;如:我们要了解相关课题前人已取得什么成果,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是否充分,这个课题在生活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有调查源,被采访对象拒绝采访怎么办……(2)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行几轮选择;这非常必要,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可行度。有小组提出:教师是否也能提出课题,供学生参考?这个建议不错,老师提出的课题相对来说考虑到了研究的价值、条件等。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不然学生可能会不加考虑地盲目跟从。(3)课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2、其他问题答复:另外大家也谈到了几个在开展研究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属于本次培训的范围,所以不再作为本次重点研讨的问题。但由于带有一定的共性,我这里稍做说明,有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1)、原先已研究过的课题是否能重新研究?回答是肯定的。上学年已研究的课题可以换个角度,选个不同的切入口研究,也可做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关键一点是学生必须事先考证,详细了解前人已研究到什么程度,自己有了什么新发现、新角度。这一点在课题开题报告时,评审人员肯定会详细询问,如果仅局限于原地徘徊,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2)、不要过分地关注结果,而应注重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就是重过程,注重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校从一开始就没有违背这一宗旨,专门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在开始要填写课题方案,结束要完成研究成果记录,中途外出活动、采访要填写活动记录表、访谈表、出勤表等。每次活动的进行都能在网上如实地反映出来,一则便于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进行全程动态管理,更重要的是注重了活动过程,使课题组对每次活动事先都有计划,事后都有小结。但重过程并非轻结果,一定的精品意识还必须要有。只有在过程完善的基础上,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才能出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学校课题评审小组都是在对课题过程审核的基础上,通过对那些过程完善的课题认真评定,最后才评选出若干课题为优秀课题。“重过程、重体验”与“出精品”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题评价机制,使课题评选更趋公正、公平。(3)、关于家长、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程度。要开展实践活动,必须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发社会资源。鉴于安全考虑,学校在上学期设置了“学生课题成员外出安全监督表”,尝试在双休日学生外出活动让家长陪同。在上次“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课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