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各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越来越重视,着力缩小各地区的差异,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文利用各种指标衡量两个地区的税负水平,结合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机制,税收管理机制等比较两地区的税负水平差异,判断其是否合理,进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促进税负合理,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一、我国税负水平的现状(一)总体宏观税负水平现状
1
f目前各地区的实际税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省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税负水平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差异较大。东部直辖市税负水平提高迅速东部沿海省区税负上升较快中西部地区税负变化呈平稳发展态势。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6年中国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的比值为18。这个数字仅比2005年小涨05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低3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2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对税收负担的控制较好,税负水平较低。(二)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现状大口径宏观税负几乎每年都迈上一个新台阶除1995年外,从164跃升至251,增加了8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远高于小口径税负。考虑到对预算外、制度外收人测算的保守性,2000年251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应该是当前实际税费负担水平的下线,这一指标与其他国家相比不算低,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世界税负水平陈莉,2002。可见,我国企业的税费总负担是相当沉重的。(三)边际宏观税负水平现状近十年来,我国边际宏观税负都处于超过20的高位运行中,2001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19,意味着每年新增加的1元GDP中,有将近02元转化成为税收收人。对于这几年的高边际宏观税负,一些专家的分析认为,除经济因素如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以外,管理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这里的管理因素包括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征管力度,堵塞漏洞以及打击走私等等安体富,
2
f2002。贾康和刘尚希对2001年税收增长因素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管理性增长即管理因素引起的税收增加占到了当年税收增长的266,而自然性增长即经济因素引起的税收增加只占到463贾康、刘尚希,2002。因此近几年的税收高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补偿性的增长,出现高边际宏观税负是正常的、合情合理的。
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对比分析(一)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指标财政收入指国家可直接支配的财力,其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