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播学原理
第一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人类语言的特征:从说话或话语谈起(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单位明细,分层装置系统及其驱动机制组合与聚合。递归性。可以采用一条规则进行无限递归,从而理论上可以形成无限长的句子。生成性。能创造出别人没有说过,且他没有听过的句子约定俗成、多样性、复杂性与可变性。遗传的心智、大脑分区,单侧化,左半球分域。这四方面特征却包含着极其简要、经济的规则,规律及其有限的构建材料。这就是语言看不见的嘴。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口语传播阶段: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传播者是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词语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劝说活动,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影响口头传播有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口语传播阶段特征是: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传播媒体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读写训练;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文字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引发了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它大大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把知识传播的更久更远。()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印刷传播阶段: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人工手抄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传播,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可以变成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