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区;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特点②经济结构中,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③“春天”短暂,昙花一现(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4、短暂发展①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提倡国货;(2)原因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③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后期5、陷入困境①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劫掠,遭受沉重打击;(2)原因②国民党的内战、通货膨胀政策;③美国的侵略,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等1、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利和不利因素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启示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
f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基础:建国头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措施有: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内容:“一化三改”;评价: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一、社会主义3、一五计划制定:任务:“一个重点,二个基础”;意义: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制度建立①特点:(1)工业化建设②成果及顺利进行的原因:4、一五计划的实施③完成的意义:(19531957)①改造形式: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等(2)三大改造②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③评价: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①曲折过程B探索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C调整恢复:农村纠左、“八字方针”②评价:虽有挫折,但成绩是主要的。①“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和影响②周恩来、邓小平领导的调整③“文革”的教训
1、十年建设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2、十年动乱
三、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①工作重点的转移(政治路线拨乱反正):(1)内容②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的含义、原则。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③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2)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①原因(1)突破口:农村②步骤③意义①起步的标志2、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②中心环节、措施、原则③意义①南方谈话:内容、意义(3)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发展时期②中共十四大:内容、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十四届三中:内容、意义④中共十五大:内容、意义①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