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三基于Dy
aform拉深模具改进1曲面拉深件存在的问题
曲面拉伸件的拉深不同于圆筒件的地方在于曲面类零件拉伸存在悬空区(即位于凸模顶端外沿到凹模口之间的坯料部分),这部分的坯料不直接受模具力的作用,即要变形又要传递拉力故易产生内皱。消除内皱的方法有①增大此区的拉应力;②选用特殊压边圈压住起皱部位。增大拉应力的措施如加大压边力等能消除内皱但过大拉应力会造成材料破裂。本文采用第2种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DYNAFORM是美国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板料成形模拟的专用软件包。它集成了LYDYNA的强大分析能力和自身强大的流线型前后处理能力可以方便地求解各类板料成形问题。如预测成形过中板料的破裂起皱和回弹等。
2
水壶模具结构与改进方法
不锈钢水壶壁厚为08mm。拉伸深度较深侧壁为圆弧曲线并有一个阶梯顶
部是斜面。如图一所示
图一改进前拉伸方法:凸模结构如图2所示,压边圈为普通带拉伸筋平面压边圈,结构略。
f图2
2次冲压凸模
在生产中存在问题冲压出的产品下侧有一圈皱痕见图3
图3水壶冲压件存在的问题通过dy
aform软件进行拉深模拟,两次成型极限图如图4所示。分析可以看出冲压成品台阶曲面2见图3处有一道起皱带并且成品表面有斑点。分析成形过程可知第1次成形会形成不明显的内皱第2次冲压时这些部位会形成第2个台阶面就会形成斑点。
f图4两次冲压成形极限图改进的方案是先拉出外面大的台阶曲面2,然后第2次冲压时用压边圈压住台阶曲面2,拉成台阶曲第1次拉伸凸模顶部的圆角面和制品的台阶曲面2(见图2)相同。第1次冲压压边圈为普通的平面压边圈,结构略。第2次冲压凹模和压边圈形状如图5。第1次,第2次冲压的成形极限图如图6和图7。对比可以看出,改进的结构方案没有产生内皱,实用效果较好。
图5第2次冲压的凹模和压边圈
f图6第1次冲压的成形极限图
图7第2次冲压的成形极限图
3
小结
冲压产品结构多种多样设计冲压模时要在遵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灵活的变
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可以预先对产品采用CAE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生产成型工艺和成型方案进行模拟可以减少试模次数并使得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明磊李明哲刘红基于Dy
aform软件的水壶拉深模具改进J轻工机械201028(1)8183
f读书笔记四阶梯型件与锥形件的拉深1阶梯型件的拉深
阶梯型件的拉深过程与圆筒形件的基本相同,可以认为每一阶梯相当于相应圆筒型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