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
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过程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
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
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阅读教材27页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1、可逆反应的概念:在
下,既可以向
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进行的反应。
如:
注意:1、
2、
3、
2、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H2的燃烧:
酸碱中和:
生成沉淀的发应:
生成气体的反应:
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思考1:对于不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吗?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2: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f1、化学平衡的建立类比:溶解平衡的建立:(以蔗糖为例)开始时:平衡时:结论:。
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CO开始浓度0.01一段时间后0.005
H2Og0.010.005
如图:
CO2H2
0
0
0.0050.005
归纳: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一定时间后: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了
2、化学平衡的定义:
在
下的
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或
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1条件:
2对象:
3等:
4动:
5定:
4、应用:
例1、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f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O2的同时生成2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molO2的同时,生成2
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l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反馈练习:
1、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