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水利类水利类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在继续保留原有的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等19项鼓励类水利产业条目的基础上,新增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12项列入鼓励类水利产业条目,切实加快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