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经济(上)
201137
摘要:摘要: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关键词:流动性回收,新规划效应,中国宏观经济一、2010年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在“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惯性释放”、“外部环境恢复性改善”、“消费高位运行”以及“市场型需求上扬”等因素的作用下,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之中。(一)实体经济高位回落趋稳,呈现“前高后低”,但各指标的回落幅度大大低于预期,宏观经济趋稳的力量全面显现,经济复苏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运行步入常态化区域1GDP增速呈现同比“前高后低”、环比“V”型调整的模式。2010年GDP同比增速持续小幅下滑,从第1季度的119,回落至第4季度的9。但经过季度调整的环比速度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在2009年持续回升之后出现下滑,至第3季度出现超预期回调,第4季度小幅上升,呈现一个“V”型调整的模式,宏观经济呈现出趋稳的迹象。从环比趋势图来看,2008年第4季度一2010年第4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依然保持在持续复苏的路径之中(见图1)。
f2产出缺口收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从产出缺口来看,继2009年产出缺口快速收窄之后,2010年产出水平与潜在产出水平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产能利用率开始进入常态区间。第1季度开始出现轻微的正向缺口(005),第2季度和第3季度有所回落,第4季度基本持平,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平衡的状态,摆脱了经济萧条,步入稳定复苏轨迹,但还没有步入稳定扩张的阶段。3工业增加值与GDP同步变化。在刺激性政策退出、节能减排、存货周期调整等因素的作用下,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当月同比增速跌幅达到5个百分点。但是,从环比增速来看,全年出现“V”型调整的模式,工业生产在第2季度和第3季度出现回落,于第4季度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