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的外交成就1背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2成就:(1)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瑞士)会议,提高国际地位。(3)1955年,参加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四、建国初期的文化:建立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一、政治、经济的曲折发展(一)正确的探索1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后,需要正确分析国内矛盾和形势。(2)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评价:符合当时的国情,是一次正确的探索,但未能执行。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1)背景: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内容: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3)意义: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3.“八字”方针的提出(1960年)(1)背景:纠正大跃进运动导致的错误(2)内容: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新兴工业
f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3)成果:建成大庆、胜利油田,实现石油自给。(4)意义: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经济形势好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二)探索中的失误(三面红旗)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1)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2大跃进(19581960年)(1)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全面大炼钢铁、浮夸风。(2)失误: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3人民公社化(19581060年)(1)特点:一大二公(规模要大,公有化程度要高)(2)失误: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农轻重要按比例协调发展。(2)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三单元“文革”十年(19661976年)
一、政治、经济:左倾错误泛滥,破坏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70年代的外交三大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国际影响力。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②美国霸权地位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