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反叛精神。“黄金榜”就是公布了当年考上进士名单的皇榜,“偶失”就是偶然失去,“龙头望”可有两解,一个是“状元”,令一个指的是皇帝的看中和青睐。也就是,中进士的皇榜公布了,我偶尔失去了状元的头衔。这个柳永,分明就是一个叛逆青年嘛,你连个进士都没考中,却说自己偶尔失去了状元的头衔,是不是太拽了。“明代”是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政治这么清明的天朝,怎么就把我这个大人才给遗漏了呢?我该咋办呢?既然不能顺着东风,平步青云,那就干脆随着自己的心愿放荡不
5
f羁算了吧。何必还去讨论这件事的得失呢?像我这样的才子词人,本来就是没有功名的公卿宰相嘛。这是上阕,我们可以看到柳永骨子里的那股傲气,我尽管连个进士也没考中,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偶然,而且,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一般的进士,我要是考中了,也肯定是状元。多么自信,他既没有愤世嫉俗的抨击批判,也没有遮遮掩掩的幽怨,而是将一种纯粹的自我率性表达出来,显得天真而单纯。这其实也是柳永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他很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再看下阕,讲的是没考中之后,继续回归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烟花巷陌”是青楼妓院,“恁偎红翠”,就是和穿着红衣、绿衣的女子左拥右抱,把追逐功名的理想,换做喝酒唱歌。说得多直接,一点也不掩饰,不矫情。柳永此处所表达的是对另外一种生命价值的追求,但这种生命价值是不被当时的封建伦理文化所接纳的。但是,从这首词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宋代,这种摆脱单一价值追求的趋向已经形成了。它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大家为什么喜欢呢,就能从这首歌中看到了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东西。但是,正是因为这首歌太流行了,甚至流行到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的耳朵里,所以也给柳永带来了大麻烦。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一考就考上了,但是当最终的进士名单传到宋仁宗手上,等他最后批复的时候,他却将柳永的名字给抹掉了,还说“何须浮名,且去浅斟低唱。”宋仁宗其实算是一代明君,但在处理柳永的问题上,却
6
f显得不够大气,后来也有官员看中柳永的才华,在仁宗面前举荐,但宋仁宗却说“且填词去”,从而一次次断送了柳永的仕途。后来,柳永但凡写词,都会在最下方题上“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大名,其实,这也是柳永对于宋仁宗表达出自己的强烈不满宋仁宗不待见柳永,首先是第一印象不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