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时(如果简单化地从时间角度去考虑,因素质教育的这8个学时可能非均匀地分布在周内),即参加第二课堂的时间约为8学时,若每学期按20周计算,共160学时,约为10个学分,那么加上休息日的学习时间,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约为50学时。另外,根据调查,第二课堂占学习时间的15,即每周约10个学时左右,05个学分,每学期按20周计算,约10个学分。由此可见,根据上述两种不同途径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二课堂每学期的学分确定在10个学分左右是比较科学的。但考虑到是初步试行,学生第二课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宜太高,每学年按1学分计,共4学分。(二)实施原则紧紧围绕“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文章,继承、发扬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知识教学和一般能力培养的优势,努力改进“成才”教育措施,大幅度增加以创新能力为核
f心的“特殊能力”培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植。除专业知识外,第二课堂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如计算机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等。实施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培养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要解决的内容相当多,应尽量把主要内容概括进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围绕矿业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展活动。突出动手、思维、工作能力及知识延深能力的培养。(2)便于操作,量化考核。“第二课堂”几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是要用学分形式进行考核。同时旨在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奠定基础。因此,在制定本方案的同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考核的可操作性,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有基本要求,也有分级打分要求,有的还采取了减分方法。(3)活动载体,自觉实践。学院要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利用学生会、各团支部、班委会、各社团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在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实践、锻炼。在每个方面的活动中,每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可全面实践锻炼,也可重点提高。学生第二课堂由指导教师和各级学生组织指导和开展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地对照方案,自我努力实践。(4)分工协作,目标管理。此项工作涉及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每位同学的学业成绩。学院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协调实施。各级组织与负责人既要分工明确,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