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10
一、判断与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
感。
(×)
2.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
的。
(×)
3.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4.《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
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5.体育教学中,教师施加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外因,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能实
现教学目标。(×)
6.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
病能力的增强。(√)
7.人体下肢长有几个长度:
(D)
A.1个B.2个C.3个D.4个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有几种:
(C)
A.1种B.2种C.3种D.4种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
(B)
A.8-9岁B.10-13岁C.14-15岁D.16-17岁
10.从进入青春期发育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一般历时:(D)
A.1年B.2年C.3年D.4年
二、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程(堂)教学。2.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这次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3.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归生活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和生命化教学理念。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5.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6.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训练是重要的。7.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8.力量是指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9.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12.《课标》中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13.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14.在田径比赛中,铅球、链球的投掷圆圈直径均为2135m。15.在体育课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汗、会、乐、美、大、中、小、多八字标准。三、名词解释(1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