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人文古迹、民俗文化和古镇旅游、创意文化和教育基地、抗战文化和革命历史遗迹等紧密结合;成
f功推出报网互动、手机电视、在线阅读、电子书等产品;举办了世界杯武术散打赛、武隆越野赛、长寿湖铁人三项等重大赛事活动。
第二节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良好。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竞争成为各国核心竞争领域。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十二五”时期,全国人均GDP将增加到5000美元,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文化需求增长比例将会大大超过物质需求,文化消费体量及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后金融危机时期形成的文化反周期动力,将使文化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重庆面临西部大开发、国家中心城市等历史机遇,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差距较大。从横向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比较,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距离文化产业强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总量相对偏小,对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居多,原创研发设计与终端销售环节扩展不足。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数量少。文化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不完善,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抓住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消费之都”契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巩固优势、提升品牌、开放引领、项目带动、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思路,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文化产品“走出去”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切实把重庆建成西部文化产业高地和全国前列的文化产业强市。
第四节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