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但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合作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合作过短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合作过滥有些教师在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组织多次讨论,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且不论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如何,单从合作学习所占课堂教学的比率看,可以想象:课堂教学被大量的讨论“侵占”,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很难使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达成。合作过简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通统让学生合作,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怠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合作技能弱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有的更是“隔岸观火”趁机做小动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完全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虽然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但这些是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操作错误所造成的,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依然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独有优势的。那么如何科学地实施合作学习呢?一、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1、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2、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避免“吃大锅饭”,达到组内同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