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面子,都是如此。但这种运作情况在这都不合适,看似双方都满足了面子需求,但实际上是有损问话者的利益。这在某一程度上就造成了礼貌中“损益”原理的矛盾。
3grice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某学生想申请一份与哲学有关的工作,于是请他的哲学教授写一封推荐信,教授的推荐信是这样写的:
dearbir,mrx’scomma
dofe
glishisexcelle
ta
dhisatte
da
ceattutorialshasbee
regular,yours,etc这封信只说该生英文很好,按时上课,却不提该生哲学方面的情况。教授提供的信息明显不足和不相关,违反了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和关系准则。隐含之意就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我们也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从教授的言内行为推断出言外行为,运用间接言语行为把隐含意义和弦外之音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其言外之意同样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为了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语言使用者必须积累一定的语用知识。这就是说,说话人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人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是
f对现实的归纳和升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语言使用现实的归纳和总结,但却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这些理论。生活中的语言更加复杂有趣,应该活学活用,这才是话语分析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1郭先英,语用原则与话语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杨增成,话语分析的社会文化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3刘继富,“面子”定义探新j社会心理学,2008,54杨磊,从文化差异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5苟萍,谢华,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2009,2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