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和指导开发饮食文化旅游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2个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境内山多水广,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酷暑湿热,而冬季阴冷潮寒,所以无论何时何季重庆区域内都很潮湿,为了驱除湿气,重庆人民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渐渐认识到辣椒的“辣”和花椒的“麻”对驱除湿气有重要功效,于是在烹煮食物的时候特别爱使用花椒和辣椒作为调料,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驱除湿气的效果还能为菜品增鲜配色。因此,这就形成了重庆火锅的主要特色“麻”和“辣”。
2人文地理环境。重庆火锅最初是长江和嘉陵江边船工纤夫的饮食方式,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重庆自古是水码头,往来船只众多。中日甲午战争后,伴随重庆的正式开埠,中外商贾日增,船工纤夫的数量在山城也增多,但他们的生活条件简单艰苦且体力消耗量大,因此需要食用便宜又相当耐消耗的食物以补充体力,所以火锅的便宜、方便且美味便深受大家喜爱。
伴随重庆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重庆人便应时推出一系列的“滋补火锅”、“药膳火锅”等,这不仅把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增加了重庆火锅的特色。这些人文因素都促进了重庆火锅的形成与发展。
(二)重庆火锅蕴含的饮食文化内涵
目前对饮食文化内涵的研究在各个文献中是众说纷纭,本文研究重庆火锅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主要借鉴了周尚意、孔翔的《文化地理学》中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食物原料文化。食物原料在任何饮食文化体系中都是最基础的部分,其构成几乎决定了饮食生活的基本面貌、甚至决定了饮食内容和方法及营养结构。重庆火锅的菜品来源甚广,有荤有素、有生有熟、有麻辣也有香甜,它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和,这很好地表达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也正因如此重庆火锅能风靡于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群。尤其是在民俗风情方面,重庆火锅呈现出一派和谐与酣畅淋漓之景,造就出一种“同心共聚、同享共乐”的文化气氛。
2食物烹饪文化。食物加工观念的增强和加工技术的提高,体现了饮食文化的进步,但绝大部分食物经过加工后还必须使用各种烹饪方法加以烹煮才可食用。首先,重庆火锅表达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本身是炊具的称呼,同时又是吃法、技法与炊具的统一。其次,重庆火锅体现了中国自古追求健康养生的饮食习俗。重庆火锅是水煮火锅,这种非油炸烹饪方式是非常健康的;近年重庆还陆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