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1
f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三、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扣“别”,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