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长教育孩子注意七大误区
误区1:对孩子要求太多对孩子要求太多,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桂林NLP(身心语言程序学)学院导师杜宇认为,家长自己做不到一百分,同样的,孩子也很难做到一百分。要求孩子样样得满分,这是对孩子的苛求。杜宇表示,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珠心算第一,绘画第一,钢琴第一,这是很不现实的事。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感到难以达到,自信心就容易受到打击。家长应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凡事只要求孩子尽力,不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误区2:容不得孩子落后很多小学生家长会抱怨,孩子的数学成绩差,应用题解答困难。实际上,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差别是很正常的,要求孩子都在平均水平以上,或者要求孩子提前表现某种时机尚未到来的能力,这才不正常。“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正如每一朵花儿都有自己开放的时间。如果大家知道孩子15岁前主要发展的是语文能力,而数学方面的能力要到15岁之后才有大的发展,也许对孩子做数学题的表现就不会过于担心了。”杜宇认为,孩子暂时的落后有可能是因为能力暂时没有展现,家长没有必要求全责备。误区3:不以身作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杜宇表示,孩子是父母的精神产品,13岁前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因此,父母与其要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传递正面能量。误区4:总想控制孩子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导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摆出家长的威严态度,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结果往往引来对抗。杜宇表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却并不考虑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会生气、发怒,这样的行为示范,也将让孩子习得,成为他性格的阻碍。误区5:看不得孩子的坏习惯
f“孩子的坏习惯或坏的行为,经常会包含好的因素在里面。”杜宇认为,孩子行为上的问题对于父母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过于担心孩子的坏习惯或者行为,与对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样,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坏习惯趋于强化。那么,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呢?杜宇表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坏的行为背后好的因素,并善于利用这些好的因素,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体会多样的成功与自信,如此,一些所谓的坏习惯或坏行为就会化于无形。误区6:给孩子“戴帽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