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
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块茎供药用,
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
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
皲裂等症。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
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
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
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
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
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
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
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
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一
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
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
1
f次,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
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
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
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
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
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将具嫩
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
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栽后覆
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
齐平。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
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
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
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
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
伤芽伤根。
2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
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
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
水,避免烂根。
2
f3追肥
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
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
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
磷酸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