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策略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一种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日益增多,成为难以医治的“社会顽疾”。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力合作,共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预防策略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共同性问题,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及预防策略势在必行!所谓青少年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年龄特征为尺度规定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青少年”一般是指已满12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而这一年龄范围内的青少年多是仍然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第二,“犯罪”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制约和决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它包含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青少年的自身因素等,这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便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产生。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环境如何将直接决定和影响青少年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这往往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造成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健全。另外,由于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青少年由于缺少适当的家庭教育而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最终走上犯罪道路。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前提就是学校功能的全面发挥,同时它也是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力防线。目前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青少年难免会走向犯罪。二、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品德、个性的培养以及法制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失衡,会导致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畸形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攀升的原因之一。3青少年的自身因素。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情况密不可分的。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而且身心发展不成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