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师不得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得布置午间作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惩罚学生做作业。5、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和难度。一至六年级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由学校或年级组织命题和实施。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所有考试试题都不得超出课程标准要求,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入学考试或其他形式的入学测试。6、保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建设好音乐、美术、科技、劳作、图书(阅览)及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室和体育场馆,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要加强实验、实作等课程内容的教学。每天下午课后安排1节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生活技能训练、礼仪训练等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4
f实践能力,确保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一项科技爱好。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挤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7、规范学生教辅材料使用。要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教材的核心作用,一、二年级严禁使用教辅材料,三至六年级提倡不使用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8、加强学生竞赛活动管理。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严格控制学生竞赛活动,任何单位组织以学生为对象的竞赛活动必须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举办,也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考级的成绩,不得作为入学、分班和评优评先的依据。9、坚持素质教育评价导向。学校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不得以升学率、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得炒作、宣传学校升学率。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质量标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能力标准、以“学习、实践、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为导向的学生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教育部门监管、家长和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估体系。小学学期、学年成绩实行“等级评语”评价。(四)把好课堂,拓展活动,确保“减负提质”收到实效。1、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减负不减质量”的重要抓手,教师必须加强“内功”修炼,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每节课的效益。
5
f2、拓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文体“22”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体育节、艺术节。同时,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