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习题精选
一、基础测试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实词。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郭:环: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池:坚利:委: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至:畔:顺: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C.死于安乐D.衡于虑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于色,发于声(.C.舜发于畎亩之中(.)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加点词不用使动用法来解释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劳其筋骨C.动心忍性D.生于忧患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通_____()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通_____()C.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通_____()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通_____()二、课内语段阅读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③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________。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
fC.多助之至(.D.得道者多助(.
))
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划线句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三、问答思考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翻译?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等论证方法。
、
、
4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5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