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步骤。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f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1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4综合运用:(1)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f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识记:(1)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3)经济特区。(4)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2领会:(1)平反冤假错案。(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