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日期
2014年月日第周星教学年级
期第节
上期
科目
语课文题
教学班级0506班
高中2014年高中13级
知识
三
与
1了解杜甫律诗的一般特点,熟悉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维
技能
2感悟杜甫的积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
目
过程1通过诵读,体会文本所表现出的情感。2分组讨论,疏通大意,探
标
与讨诗歌的手法和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方法
情感态理解诗人寄托于诗歌中深沉的感情,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度与
价值观
教学用具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杜甫诗积沉郁顿挫的风格,作者于诗歌中表现的情感。
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及要点:一、导入
说说你眼中的杜甫。二、自主学习部分(1)、明确教学目的。1.了解杜甫,了解律诗的基本特点。2.理解诗歌的深沉感情。3.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沉郁顿挫”。同时,其诗兼备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
f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共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歌创作可分为四期: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把家安置在州,去投肃宗,中途为叛军俘获,押到长安。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弃官携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