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
一、教学目的: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难点:文中出现的文言的一些客套话。
三、教学设想
1、先疏通文字,然后采用课堂研讨学习的方式来了解王安石变法所受的反对与阻挠。
2、从了解古今汉语语序的不同,进而掌握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一些规律。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然而却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及力反对,今
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或许能从中了解到王安石实施变法所受的阻力及
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
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
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
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
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三、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
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
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
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四、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五、听课文录音
先听录音然后学生默读
六、文字疏通
重点的字词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f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