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大局,以
f贴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投入,镇上要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确定一名专(兼)职辅导员,每个村(居)委会建立一个规范化调解室,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自然建村建立一个法制宣传中心户,每户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要积极组织送法下镇、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增强农民依法办事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要着重抓好农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调解员、法制宣传骨干、法律明白人的法律培训工作,分级抓落实,一级促一级,确保培训工作任务完成。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坚持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三)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积极探索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丰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逐步实现“五个一”(即每个社区应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要加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组织
f引导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坚持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全面推行居务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四)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依托家庭、社区、村落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强化中小学法制教育师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积极开展“送法进万家”和青少年法制文艺演出等各种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