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
1
1
f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1)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3)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争
时间
侵略国结果
主要事件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国
签订《南京条广州北郊三元里自发抗英斗
约》
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条焚烧圆明园约》英法《北京条
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
八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