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f1、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厚重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在文化领域里占据着统治地位,构成了文化的主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激烈交锋面前暴露了种种局限。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统治阶级上层企图通过变法来挽救中国被动、落后的局面,反而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它在结束封建帝制的同时,也从政治上终结了儒学的合法性地位。但是,凭借其深远影响,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依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儒学真正遇到冲击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在各个领域里向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封建伦理纲常发起了批判。从此,儒家“独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改变清政府封建专制落后面貌的呼声成为时代的强音。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之一被提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被引进。以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从洋人的船坚利炮中认识到了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落后,发出了“师夷长技”的呼喊,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将中国人的视野引向世界,向西方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使清朝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救国,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大力宣扬“君民共主”的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在改良道路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了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就必须以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于是,在革命派的领导下,中国爆发了多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所有这些改革、改良、革命运动都没有完成拯救中国的任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