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人:孟飞授课课题:授课时间:学时:15、争吵2015年4月16日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团结友爱。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一)议一议: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蒂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二)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1.学生自由读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1)争吵后我的表现。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我”的后悔与矛盾心理)
f(2)克莱谛的表现。“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谛为什么而悲哀?(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9-1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1.汇报交流。2.赏析重点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3.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