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发成社会冲突主要诱因1、自1996年来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重特大环境事件高发频发,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l20%,特别是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由于司法渠道解决环境纠纷不足1%,导致群体事件频发,由于环保问题与所在区域每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因此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往往数量庞大。2、近年来,典型的重大环保群体性事件有:2007年厦门“PX事件’。’2008年上海“磁悬浮事件”。2008年云南“丽江事件”。2009年广东“番禹事件”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事件”2011年大连。“PX事件”。2011年浙江“海宁事件”。2012年天津“PC事件”。2012年四川“什邡事件”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2012年宁波。“镇海事件”2013。年PM2.5“网络群体事件”.3、频频发生的涉环保群体事件形成效应叠加,加剧了这样的印象:政府的决策有问题,纠正问题最快速也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搞暴力示威。这些印象如果逐渐从点连成片,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将是灾难性的,它会鼓励人们拒绝相信政府,并采取激进方式实现利益诉求。政府所谓“永久”停建的妥协除了表示官方“维稳”的决心,与制度建设几乎背道而驰,反将项目上马前的环评、引资承诺等若儿戏,对政府公信力的损耗是难以修补的,还将影响投资方的利益和信心,长远来
10
f说,不利社会诚信建设。4、决策过程不合理,是什邡及启东政府遭遇群体性事件时心虚的重要原因。上百亿的项目说下马就下马,甚至对打砸等激进行为也不太敢依法追究,这两个地方虽然归于平静,但对全国的示范效应非常坏。5、中国制度建设只能在不断的碰撞中逐渐成型,最终促成法治的完善。一些老百姓上街,是因为不相信当地政府,不相信按正常渠道能解决问题。而什邡和启东的这两个项目这么轻率地下马,在暗示民间不信任是对的。政府必须从正确决策,加强与民众沟通做起,这是遇到抗议时敢于坚持的前提。二涉环保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参与人群出现精英化年轻化特点。“精英化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