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的,是最有机会发现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群体。所以,提升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是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做得好未必看得到
f成效,做得不好就很可能会引发现实性的问题乃至悲剧。因此,如何在做好其他条线工作的同时在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建构好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此外,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己对于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身处青年人阶段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的类型、应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操练。在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心理健康相关培训,诸如心理专家讲座、督导培训等;在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时,多借鉴其他院校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等,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身在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并在工作中实践。3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为大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还是有其不同的特点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借鉴本科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但又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仔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具有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合理的教育和疏导,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高效展开。
f31社会、家庭客观情况造成的心理问题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出现失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类外来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欧美一些略带腐朽色彩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同时少部分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追求享乐等消极堕落的社会现象,使大学生们感到愤恨、失望,一些学生继而产生对社会不信任乃至憎恨的心态,客观上阻碍了青年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影响了正常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根据这样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通过阶段性、高频次的主题思想教育、心理团体活动、主题心理话剧等形式,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日渐传输给学生,逐步扭转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