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很久没有在路边招手打车了,“高峰期拒载的很多,传统出租车依旧打车难”。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明显感受到,“互联网打车”带来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寒冬期”。记者乘坐出租车时询问得知,传统出租车司机一方面离不开打车软件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互联网打车”带来的冲击。“本来用打车软件是好拉活了,但其实无形中被抢走了很多生意,收入减少了。”北京的姐李姐告诉记者,最初用打车软件时,每月可以增加收入1000多元,“做得好的挣得更多,但现在不行了,快车、专车抢走不少生意。”事实上,互联网打车软件不仅分走了客流,还带走了员工。据了解,有些专车公司的司机甚至80以上都是以前开出租车的。不得不说,互联网打车软件确实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2015年9月16日,北京首家由政府许可的“专车”“首汽约车”开始运营,这是由首汽集团和祥龙出租车推出的专车业务,首批投入500辆,预计年底达到1700辆。与传统出租车相比,“首汽约车”都是新购置的高端车辆,牌号资源来自原来的出租车置换。“首汽约车”比目前市场上相同类型专车价格低,不同于商业专车平台,“首汽约车”可以随车提供北京出租车专用发票,方便乘客报销使用。专车市场规模惊人。据统计,全国专车日单量高达1000万单以上,尽管部分专车的身份还处于灰色地带,但以巡游为主的出租车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居民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专车兴起的最大失利者就是传统出租车运营牌照的所有人。出租车公司一方面游说相关部门,强调专车“非法”没有牌照,要求政府维持出租车牌照数量管制的现状、打压专车,降低专车对出租车业的冲击另一方面,打车软件主导的专车市场已成规模,传统出租车业自身也被迫变革,向专车学习,推出相应的业务。广州此前酝酿的“如约”、北京推出的“首汽约车”都是由传统出租车公司主导的“专车”。然而,官方专车的这些努力恐怕没什么用。首先,现有专车市场的经营规范已经形成,这些规范是企业经过试错不断总结的经验,提高了出行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例如,司机的进入和退出更加方便,这避免了传统出租车司机动辄以罢运影响政策制定的窘境。司机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灵活,司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想工作多久就工作多久。其次,北京的官方专车比传统的出租车经营体制更加僵化。司机采取“坐班制”,不用交份钱,不需要自费维修车辆,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构成为2000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