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技术》两门课程的集中综合性实验环节。该环节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具备了数据库原理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了数据库相关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系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通过对应用问题的功能分析,掌握功能分解与模块设计的基本模式,建立总体设计的概念。(2)进一步提高建库、索引、查询、关联等数据库基本操作技术。(3)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得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4)通过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
(1)人事工资管理系统(2)学校教材管理系统(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4)图书信息管理系统(5)酒店客房预订管理系统(6)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在选定课程设计题目后,针对选择题目,完成以下内容:(1)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关系数据库[目的和要求]体会和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对概念设计,掌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特定问题空间的实体(E
tity)及其属性的识别、实体间联系及其属性的识别方法,并熟练运用ER建模(Modeli
g)技术建立ER数据模式。[内容]对逻辑设计,掌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运用ER向关系转换的规则把ER数据模式转换为原始的关系数据模式;掌握运用数据依赖和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数据模式进行必要规范化的方法,并根据具体的应用(数据查询和更新)特点在数据库性能和规范化程度之间进行权衡;学会分析数据的语义,并定义各种完整性约束;对物理设计,掌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应用(数据查询和更新)特点以及不同存储结构/存取路径对查询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存取路径;应用SQL数据定义语言(DDL)实现已设计的数据库模式。
f(2)运用SQL查询语言(QL)检索关系表/视图中数据目的与要求验证和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结构(表/视图),并体会数据在表/视图中如何逻辑地被组织成行和列;验证和学会如何通过数据库语言同DBMS交互,并体会SQL语言的高度非过程性;验证和掌握如何使用SQLselec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