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梗
C急性溶血
D消化道大出血
E非白血性白血病
30、ESR增快可见于:(
)
A风湿热活动期
B手术创伤
C心绞痛
D恶性肿瘤
E多发性骨髓瘤
31缺铁性贫血时:(
)
A红细胞是小细胞低色素性
B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C铁剂治疗有效时,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D铁剂治疗1周时,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E铁剂治疗无效,说明患者有是缺铁性贫血
三、问答题32、类白血病反应如何与慢粒白血病区别?
【参考答案及题解】一、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f二、选择题A型题6、D7、E8、D9、A10、A11、C12、C13、A14、A15、AB型题16、A17、B18、A19、C20、D21、E22、B23、A24、C25、DX型题26、ABC27、ABC28、AB29、ABCD30、ABDE31、ABC问答题:32、答: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急性感染、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或出血,有原发病症状,白细胞计数中度增高,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少见原粒细胞,常有明显粒细胞中毒改变,嗜酸、嗜碱粒细胞不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