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不一定是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成的,有的可能来自2个或者多个细胞。因此,纯培养的确定观察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等综合考虑。甚至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12实验器材121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淀粉培养基、PDA培养基、99ml无菌水1瓶(带玻璃珠)、5支9ml无菌水试管等。122用具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水、酒精灯、无菌涂布棒(又名扩散棒、三角棒)、接种环、生物洁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人工智能培养箱、手动菌落计数器(SC6)、移液器、移液枪、试管、三角瓶、显微镜等。13实验过程13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称取土壤,制备稀释度分别为103、104、105、106、107土壤稀释液。132稀释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真菌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加入稀释度为107的土壤稀释液02mL,再加入马铃薯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并凝固后倒置于2830℃恒温培养56d,培养完成后观察真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1所示,培养基上分布有多个菌落,根据颜色判断为有两种真菌,一种正面为青色,背面为肉色,有9个菌落,另一种正面为墨绿色,背面为黑色,有霉味,有3个菌落。图1稀释平板法分离真菌结果133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适量淀粉培养基,铺成平板,凝固后,再加入稀释度为107的土壤稀释液02mL,用无菌三角玻棒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倒置于2830℃条件下培养34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2所示,并没有分离得到单菌落,而只有菌苔,颜色为黄色,有泥腥味。没有出现单菌落可能是操作出现差错,因为稀释度为107,并没有偏大,所以可能是操作的问题。图2平板涂抹法分离放线菌结果134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成平板,再用分区划线法挑取稀释度为102的土壤稀释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培养。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3所示,有肉眼可见的单菌落,
f直径约为3mm,颜色为肉色,有臭味。图3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结果135用划线分离法对淀粉酶产生菌进行分离纯化1351在分离出真菌的马铃薯培养基的平板上滴加碘液,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仅有一个菌落的水解圈较大符合要求,挑取该菌落,在淀粉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倒置30℃培养。结果如图5所示。图4滴加碘液后的马铃薯培养基图5淀粉培养基上分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