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17、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18、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19、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出现昼夜现象(1)地球自转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地球倾斜着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f(1)黄赤交角存在: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2)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3)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4)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太阳直射点(1)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3)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4)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5)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6)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7)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