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战结束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诸如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流行性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困扰着世界。在此情形之下,冷战后美国“单极”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受到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国际体系结构开始出现了新一轮调整与重构,尤其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趋势表现更加明显。总的来说,当前国际格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轮新的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冷战后所形成的“一超多强群弱”的国际格局仍然存在,但是其内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强劲。
毋庸置疑,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但是其相对实力有所衰落。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其著作《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他认为,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众所周之,目前被称之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统计,在20002008年间,“金砖四国”的GDP占全球比重由8上升到146,货物贸易额占全球比重由6上升至128。世界银行估算,中、印、俄三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它们对2007年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今年9月,在匹兹堡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上,各国首脑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G20集团将永久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讨论经济问题的首要国际性论坛。这一事例再次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的重要变化。
其次,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了一支重要的行为体。此外,诸如欧盟、东盟等区域性国家组织的影响力日益提升。11月19日,欧盟等国根据《里斯本条约》选出了首届欧盟“总统”与“外长”,以便协调欧盟内部事务,从而使欧盟更有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自从911事件以后,美国将打击恐怖主义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他国家也纷纷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可以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