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本章重点对外开放的内涵;“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简析§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对外开放的内涵(一)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1980年6月,第一次公布对外经济政策1981年11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政策为基本国策(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三)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最主要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最主要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对外技术援助与互利合作6经济特区二、对外开放格局
f§2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及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旧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属于半殖民地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从四个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一)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二)没收官僚资本(三)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四)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各时期的发展都与该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该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展反帝国主义封锁禁运斗争。根据这些任务,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积极发展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2、进口大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物资与抗美援朝物资。3、相应组织农副土特产品及原料产品的出口。(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该时期国民经济的中心任务是启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围绕国家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中心任务,对外贸易发展呈以下特点:1、从前苏联、东欧国家分别进口156项和68项重点建设工程所需技术设备。2、除了出口传统的农副产品外,增加了轻纺产品的出口。3、拓展了与东南亚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4、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从1956年起扭转了长期的逆差局面。(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该时期在大跃进左倾思想指导下,加上三年特大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国民经济发生了暂时困难,为此国家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对外贸易发展呈以下特点:1、对外贸易额从急剧增加到大幅度下降后转为逐步回升。2、进口中粮食等生活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