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愁苦之中。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淡烟疏雨
除上述所说的两种复合模式外,淡烟疏雨模式也是经常出现在宋词中的。“烟雨”意象给人一种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感觉。宋代词人通过“烟雨”意象,给人一种朦胧、含蓄与虚幻的感觉,并从中透示出深层隐伏的空寂的人生意识和无可奈何的愁苦情绪。
婉约之宗秦观有首情韵兼胜的《浣溪沙》就用了“淡烟疏雨”意象,这首词通过“淡烟”、“飞花”、“细雨”等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一种时光流逝、情人离去的无奈的闲愁。这闲愁就像“淡烟”一样朦朦胧胧,虚无缥缈,也像“细雨”一样无休无止。
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中用江南的迷人“烟雨”天气与“孤鸿”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展现出自己一生的坎坷、不得志似乎就像这江南的“烟雨”天气一样,连绵不绝。
愁云恨雨
愁云恨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云”意象和“雨”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描写对象。“云”、“雨”意象组合形式有很多,如:愁云恨雨、朝云暮雨、流云卷雨、闲云闲雨等,出现在宋词中是非常普遍的。
欧阳修的《踏莎行慢》中,“朝云”、“暮雨”巧妙的组合,把行人离愁别思委婉含蓄、韵味悠然地表现出来。周邦彦的《齐乐天》也把“暮雨”与“云”搭配在一起,用“绿芜”、“暮雨”、“云窗”烘托出环境的凄神寒骨和内心的困顿孤寂冷清之感。南宋朱熹在《鹧鸪天江槛》中讲“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他同样用到“云雨”意象。
“云”和“雨”都是常见的自然景物,宋代词人把“云”、“雨”意象融入词人的真情实感,以复合模式出现在词中,来衬托词人的离愁别恨、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相思情苦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宋词“永葆青春”的魅力就在于用了诸多的意象在其中。
黄昏潇雨
黄昏潇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黄昏”给人一种或美或愁的画面。宋代词人把“雨”和“黄昏”意象组合在一起出现,使悲苦情思和萧索苍凉的感触变得更加凄清和无助,好比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也有把“黄昏”和“雨”意象组合在一起来描写一幅美丽的画面,而这美丽的画面中又略带感伤,无限凄美。
女词人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把赏春、恋春、留春、惜春、无可奈何中的送春以至怨春,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历程和行为轨迹循序渐进地组织在由远到近、从白日到昏夜的时空推进之中,而且感情由热望到激越再到沉郁终至缥缈。女词人用“杜宇”、“黄昏”、“潇潇雨”的意象写出暮色苍茫、细雨淅沥的悲悒氛围,令人黯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