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
特征。3、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粒子。4、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观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观性的观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实验准备:200ml量筒、100ml量筒、大烧杯、小烧杯、胶头滴管、品红溶液、酒精、浓氨水、酚酞试剂、水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解。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设问:1、敞开的容器里的水久置下为什么会减少?
2、冲糖水时,把糖放到水中,糖不见了,到哪去了?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结合初中(八年级下)物理上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引出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分子和原子
1
f一、分子和原子真实存在学生阅读:P50图36、37,认识分子的特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板书:二、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实验:分组实验(P50活动探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生活实例:香水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讨论交流;结论:加热和通风可加快分子的运动。演示实验: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观察混合后体积。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解释生活问题:P54第三题6,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读图:图310,讨论:P51讨论,认识分子的构成。板书: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阅读:P52教师讲解:结合图312介绍水蒸发和电解的区别。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板书: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教师讲解:水的电解和氧化汞分解在化学变化中的粒子变化情况,对比两个反应中的
氧原子变化情况,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板书: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知识拓展:原子可再分。总结归纳:
2
f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真实存在二、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