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研究性学习设计
张书林
一.活动课目的
1.增强人文素养。2.培养合作精神。3.培养动手能力。4.形成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总体设想
1.文化史作为活动内容,图片、文字资料。2.根据本校高二年级班级数量将文化史划分为10个模块,每个班级一个模块。3.一个班级将分配到本班的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单元然后成立相应数目学习小组。4.一学年完成,一个月收集资料,编写讲稿;以后三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成果;学年剩余时间交叉到其它班级作报告。5.学年末开一次展览会,评出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班级。
三.活动小组组织
1.小组410人。2.小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定期接受教师指导,然后指导全组;制定本组研究计划,监督实施。3.绘画,临摹科学人物画像,绘制科学图表、公式,制作实物模型。4.写作,编写说明。5.电脑一人,负责从网络搜集材料、制作成果演示文稿。6.资料一人,负责从图书馆、书店搜集、购买、暂借相关书籍;负责记载研究日程、过程局部成果、搜集整理本组所有研究材料。7.以上任务可以兼任。
四.活动指导
1.活动总指导,历史教研组。2.班级活动指导,该班历史教师。3.各学习小组聘请课题相关的语文以及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指导教师。
五.活动时间与形式
1
f1.间周一次,共计20课时集体活动。2.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3.集体活动总体培训、讨论计划、计划实施问题、任务分配、交流成果心得、互相启发。4.分散活动搜集资料、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5.班内交流大约一个小组半节课,每人报告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以及成果。6.班际交流,班内交流后修改交流讲稿;两班两两集体交流各一课时;进一步整理成果和过程材料;全校展览。7.班际交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人讲解,也可以23人各讲一个侧重点,由小组自己商讨决定。
六.活动内容分割
1.节日史: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2.文学史: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剧本,童话,传记等。3.宗教史:道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寺庙,邪教等。4.艺术史: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摄影等。5.体育史:奥林匹克,田径,篮球,乒乓球,自行车,足球,围棋,象棋等。6.科学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历法等。7.日常史:衣着,跳舞,语言,占卜,亲戚,关系等。8.思想史:哲学,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等。9.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