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间mi

517
039045
448
726
80
30
5
f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通电半小时后,从底部放水,水少于5ml,静置20分钟后再放水,无水放出。从放样结果来看,油样流动性比较差,脱水效果很不好,原因有可能是电压、频率等参数不合适,
也可能是温度太低,因此需要后续试验验证。
(2)实验二:继续实验一的油样,用密闭式脱水仪进行脱水,电脱水时的参数如表22所示。
表22实验二电脱水参数
电压kV
电流A
频率kHz
脉宽设定温度℃通电时间mi

611
045052
414
878
100
60
通电结束,打开放气阀释放压力后,从放油阀放油,分层放入三个烧杯中:从底部放
出的第一杯记为①号烧杯,接着放出的第二杯记为②号烧杯,放出的最后一杯也就是脱水
仪最上层的记为③号烧杯。其中,①号烧杯约90ml油,底部清水约35ml,②号烧杯约450ml油,③号烧杯约300ml油。
对②号烧杯和③号烧杯用保温泡末包裹,保温10小时后,分别从②号烧杯和③号烧杯最上层开始进行分层取样蒸馏实验,检测含水率;实验数据如表23、图21。脱水后整体效果如图22。
表23实验二含水率测定数据
取样位置
瓶净重g加油后重g油样重g脱出水ml含水率
②号烧杯上层
1675
2604
929
10
108
③号烧杯上层
1675
251
835
06
072
06
a)②号烧杯上层
b)③号烧杯上层
图21实验二蒸馏结果
6
f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072108
850ml750ml
550ml450ml
水35ml
图22实验二处理后整体效果
从理论上讲,脱水后的含水率从上层到下层应逐层递增,表23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②号烧杯油层在③号烧杯油层的下面,含水率比③号烧杯的高。③号烧杯油层已达到
含水小于10的要求,②号烧杯的油层也接近于含水率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脱水效果很明显。
(3)实验三:取原始污油1100ml左右,用密闭式脱水仪进行脱水,电脱水时的参数如表24所示。
表24实验三电脱水参数
电压kV
电流A
频率kHz
脉宽设定温度℃通电时间mi

616
055063
416
878
100
70
通电结束,打开放气阀释放压力后,从放油阀放油,分层放入三个烧杯中:从底部放
出的第一杯记为①号烧杯,接着放出的第二杯记为②号烧杯,放出的最后一杯也就是脱水
仪最上层的记为③号烧杯。其中,①号烧杯约120ml油,底部清水约55ml,②号烧杯约500ml油,③号烧杯约480ml油。对②号烧杯和③号烧杯用保温膜保温,两个半小时后对③号烧杯从上层向下依次取样进行蒸馏实验(见表25、图23),三个半小时后对②号烧杯从上层向下依次取样进行蒸馏实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